病态的内娱再不整治真的完了!
【资料图】
内娱的高贵是出了名的, 资本追着十八线跑,粉丝拿钱养祖宗, 如今的娱乐圈现实的让人毛骨悚然,残酷的让人心寒,可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挤破了头往圈子里冲。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圈子,有几个人能出淤泥而不染,有几个人能独善其身呢?
答案是没几个, 如今的娱乐圈已经彻底变了天 ,资本当道,网红遍地,演员忘了自己的身份,歌手混成了综艺咖。
娱乐圈的病态是肉眼可见的,但靠眼看我们还看得不够全面, 有些病态看破没用,得说破了才有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下,娱乐圈里的三大病态趋势。
娱乐圈是个形形色色的圈子,有人使尽浑身解数挤进来,有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二十年前的娱乐圈是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 如今的娱乐圈是个有话题就有人粉丝的时代。
无论是一线顶流,还是十八线小明星,都有支持者。
随着粉丝群体话语权的不断增强, 粉丝的身份早已经不再那么单纯了。
粉丝对于明星来说, 首先是财神爷,其次才是支持者。
当明星说白了就是割韭菜, 哄着资本向自己偏斜,哄着粉丝给自己掏腰包。
如今的明星是懂得如何哄粉丝的,一口一个宝贝叫着,一个一个周边应援物抽着,哪怕是拿着粉丝的钱胡作非为,也没人敢管他们, 原因很简单——明星会哄着粉丝 ,甚至还会给粉丝当家人。
我国的追星群体规模是庞大的, 粉丝对明星的喜欢是不可估量的, 也正是因为这份无形的喜爱,明星才有了割韭菜的机会。
正所谓,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明星享受着粉丝的付出,必然要承受一些额外的代价, 这种代价就是——当家人。
在活动现场,我们能看到粉丝管爱豆叫“老公”、“老婆”,在社交平台,我们能看到一群人在评论区管自己叫“妈妈粉”、“姐姐粉”。
不懂的人以为这是粉圈的新流行风潮, 懂得人都管这叫“饭圈文化”。
饭圈文化是很多年轻人推崇的,但在我看来, 这是一种畸形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讲究长幼有序的传统,爸爸、妈妈……等称谓都是对特定亲人的称呼,这是一种靠血缘来维系的关系,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关系。
现在年轻人似乎忘记了传统,更喜欢自由。
隔着网线给陌生人做数据,觉得人设好了就管人家叫亲人, 一口一个亲昵的称呼叫着,让所有不明所以的人认为明星是自己的亲人,究竟有什么利处呢?
粉丝千千万, 明星怎么能做到每一个都认识呢?
在大庭广众之下, 贬低自己,来叫陌生人亲人, 真的理智吗?
看到这样的状况在娱乐圈愈演愈烈,我真的有些心痛。
明星就是靠粉丝而活的, 没了粉丝支持的明星即使再努力,再优秀,也不会溅起水花。
畸形的辈分, 莫须有的关系无论怎么延续都不能照进现实。
管明星叫一声老公,他不会变成只属于你的老公,管明星叫爸爸,他也不会为你提供吃穿用度。
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必要为展现自己的崇拜就刻意做出某些“过激行为”。
娱乐圈明星之间的争风吃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红毯上比穿搭,作品上线比话题度 ,谁的热度高,谁有资本捧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娱乐圈论资排辈的惯例由来已久,以前娱乐圈是一个比实力、比演技的地方,所有人都在兢兢业业地演戏,靠作品说话,如今这个圈子变了, 资历逐渐变成了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 ,粉丝的“力捧”成了明星的底气。
粉丝对明星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 有粉丝支持,明星才能走得长远, 把自己的价值开发到极致。
粉丝和明星的关系如今更像是一种捆绑的利益共同体, 谁的基量大,谁就能先拔一筹, 这样的关系体现的最直接的便是番位之争。
咖位的较量真可谓是无处不在, 大到红毯顺序,小到应援打榜,冲周边销量,只要自己爱豆的名字能干居于前列,粉丝一定乐的开花,有时候甚至比自己中彩票还高兴。
然而,随着咖位之争的愈演愈烈,粉丝争什么的都有了, 谁敢相信作品的署名都要争一个先来后到了呢?
之前, 有两波粉丝因为名字排序的问题撕了起来 ,撕演员,撕出品方,隔着屏幕在社交网络上观战我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火药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电影《哈尔滨一九四四》官宣了演员阵容造势,在演员表中, 杨幂的粉丝意外发现自家姐姐的名字被放到了二番的位置, 而同组演员秦昊的名字被放到了杨幂的前面。
杨幂的粉丝认为这样的排序对杨幂是不公平的,无论是从知名度,还是咖位来看, 粉丝都觉得杨幂不应该被放在二番的位置上。
粉丝吵的火热,当事人也坐不住了,眼见着舆论愈演愈烈, 杨幂主动出面做出了表态。
杨幂发文直言名字的排序应该给角色让位, 短短几个字,杨幂的大格局一下子被人知晓了。
杨幂的退让避免了一次轰动互联网的大战, 也减少了舆论对自己的影响, 既成全了片方,又保全了自己。
粉丝争番位在娱乐圈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有时候大明星客串小角色, 名字在演员表被放到后面会被粉丝骂, 有时候名字按照笔画多少或者姓氏拼音排序也要被骂。
我知道大家喜欢明星,把他捧在心尖上才会如此紧张排序, 但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小问题来质疑片方的考虑真的是对演员好吗?
我看未必, 娱乐圈的风浪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只要想在这个圈子里生活,必然不能独善其身。
番位之争是小, 因为争闹搭上了自己家爱豆的前途就是大事了, 我想没有那个品牌方、制片方会愿意找“麻烦艺人”的。
帮偶像说话是好事,但不是所有事都要发声, 有时候保持沉默也是为他们好。
如今的娱乐圈有报团取暖的态势,粉丝圈也不例外。
只要有一个共同的偶像,有一个共同话题, 陌生人也可以互喊姐妹,互帮互助。
在偶像明星遍地的今天,应援打榜已经是每一个追星族的必备技能了。
要说如今这个粉丝圈, 主力还得是热情似火的年轻人, 上到大学生,下至小学生,随便问一个都能说出一堆喜欢的明星,有的还会说自己是团粉,或者是唯粉。
在粉丝的助力下,追星已经不再是买买专辑,发发海报,听一场演唱会那么简单了。
不瞒大家说, 追星如今变成了一门大学问, 如今追星比的是“金钱的格调”,拿钱买东西已经是老掉牙的时代了,现在谁能拿钱给爱豆砸出新花样,谁才是追星圈的老大。
每到明星过生日或者出道纪念日的时候, 我们都能看到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祝贺消息。
没钱的转发做数据,有钱的豪掷重金把爱豆放到各大商圈的屏幕上享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围观, 开上豪车组车队停在现场撑门面。
明星应援如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除了车队和大屏幕, 粉丝还会包酒店给偶像庆功 ,定制一系列周边随团附赠。
明星应援的门面和疯狂早已经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与其说这是应援, 不如说这是一场花钱游戏, 掌握主动权的永远是那些有钱有钱的人。
拜金式应援由来已久了,不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之所以引起关注, 完完全全是因为在饭圈这种行为已经常态化了。
应援活动大部分是工作室与明星后援会来搞的,正所谓, 有钱好办事, 明星应援的轰动程度除了与明星自身的名气有关,还有钱有关系。
应援前, 后援会会联系粉丝进行集资 ,经过一系列的集资后,后援会会把经手的钱财汇总到一起供后期使用。
从集资到活动完结的过程,有时候是几个月,有时候是几年, 集资项目和话费明细一般甚少公布于众 ,能看到账目的人寥寥无几。
很多时候, 粉丝都不知道自己的花到了哪 ,做了什么事,钱给没给爱豆花都是未知数。
娱乐圈非法集资的事件屡见不鲜, 前有马嘉祺粉丝集资700万不知去向公开质问公司,后有大佬粉头捐款潜逃被法院判刑。
追星追到这个份上,我真的要感叹一句粉丝真有钱, 动辄成百上千万的应援说拿出来就拿出来, 哪怕自己过苦日子也要给爱豆花钱,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有能力追星花钱的粉丝我保持尊重,对于那些没能力花钱追星,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的粉丝我真的持怀疑态度。
拿着自己的辛苦钱, 拿着父母省吃俭用的钱给别人塞到腰包里 ,还乐呵呵的,真的是有钱可以任性吗?
说完这三个病态,我的心凉了一半。曾经精彩纷呈的娱乐圈已经成了过往, 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阴暗与无尽的贪恋。
名利场的争斗在这里不曾间断,在未来只会更加激烈,如果这些问题再不整治,整个内娱真就没救了,明星完了,粉丝也完了。
标签: